CON+ 獲得 SDN 國際服務設計大賽學生組 Winner
More

DITLTALK - 從穿戴裝置談如何做產品創新 / 北科大電子工程系 李仁貴教授

文字紀錄 / Chi

DITL Talk這次邀請到北科大電子工程系李仁貴教授。李教授專長為電子工程,曾至美國深造,回台後致力於將電子及資通訊技術應用至醫療照護領域中。近年專注於穿戴式醫療裝置,目前於北科大育成中心主持穿戴式裝置的開發。今天來到DITL分享穿戴產品開發實務及跨領域合作經驗。

lee02

關於穿戴裝置

為什麼穿戴裝置會成為最新趨勢呢?除了成熟技術,實現將裝置穿於身上的構想外,手機成為使用者在行動情境下的訊息收發介面(Gateway)也是一大主因。然而究竟何謂穿戴式裝置呢?除了具有CPU硬體、具備可自行設定功能的軟體外,能穿戴於使用者身上、具備有線、無線通訊裝置可連結至穿戴者電腦也是要件之一。其中有趣之處在於:裝置功能不再由硬體規格定義,而是由裝置內軟體決定。例如,載入音樂撥放軟體成為隨身撥放裝置,載入運動偵測軟體又變成運動紀錄裝置。全球2016年穿戴式裝置市場將大幅成長,除了智慧手環外,智慧服裝、耳機也都是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穿戴產品。

創新產品的醞釀

除了市面上常見的穿戴手環外,智慧型紡織結合不同目的的感測晶片、GPS、RF等技術,也是目前國內外廠商努力的方向。面對豐富的技術和應用情境,李教授也針對創新產品的醞釀過程做分享。首先是醞釀前期的使用者測試,以教授過去開發的長者健康照護背心為例,為測試照護背心量測生理數據此功能,需要讓長者習慣且願意經常穿於身上,但是又不希望損害長者的自尊心,因此教授以「天冷保暖」為出發成功說服父親穿戴,達到「量測無感,關心有感」的境界。

在創新產品市場推出階段,則強調技術成熟度和人及產品互動形式的定義。以居家物聯網為例,藍芽技術是支持此概念的重要技術,在藍芽可支援加入ip功能前,要實現「將居家環境中各產品連結在一起」是有困難的。此外,居家環境中,人收發訊息的介面(Gateway)為何,是家中的電視、Kinect、Xbox還是尚未出現的裝置,至今仍沒有明確的答案。簡而言之,一個創新產品的成功,滿足技術水準和提供清晰的使用情境,兩者缺一不可。

裝置數據與服務

隨著資通訊技術高度發展,產品的創新早已不侷限於實體的變化,更包含資訊流與服務模式的革新。以穿戴式醫療裝置為例,開發裝置至少需要電子及醫學專業人員參與。電子專業人員需克服軟硬整合技術,讓蒐集使用者生理數據可行;醫學專業者需判定生理數據是否準確,讓醫生可以從中獲取有意義的訊息。回到使用者端,浮現的問題包含:人體有哪些部位適合與裝置緊密結合?使用者如何與裝置互動才是自然的?上述使用者端疑問可透過反覆測試、跨領域團隊合作找到解答。然而,裝置順利收集可解釋的資訊後,又浮現出另一個疑問:這些數據如何被應用於使用者生活中?可以為使用者帶來哪些價值,甚至提供一種服務?若能具體回答以上問題,則表示有機會將裝置建構為服務模式,形成如「使用者→數據量測→資訊收集→資訊處理→服務應用→使用→產生價值回饋至使用者」的循環。

因此,未來創新產品的推出,除了對產品本身的要求,服務系統的建構也是個重要的課題。最後,李教授也拋出一些議題給大家反思。例如:智慧手機出現後,佩戴手錶的意義;有哪些服務或需求能讓使用者再次習慣配戴手錶或手環;如何根據新技術規格發展「應用情境」。

創新與創業

市場中以創新產品及服務創業的例子,不勝枚舉。對於未來有計畫創業的人,李教授以自己運作創新團隊的經驗,提醒創新的開始都始於創意,光有創意點子還不夠,還必需設定創意點子的顧客,根據與明確目標族群的互動,瞭解目標族群理想消費負擔,在市場與概念之間的磨合才是創新的重點過程。而成立公司創業,考量公司最終目標,是決定公司營運方式的關鍵之一。然而無論創業與否,面對快速變遷的產業,李教授最後以「有感服務」期許各界專業人才能在跨領域合作過程中激盪出更多火花。

lee01